好多年前開始,就非常喜歡電影《時時刻刻》(The Hours) ,三位女主角的一生,以著名英國當代女作家吳爾芙 (Virginia Woolf) 的人生與作品做串連,當時驚嘆原作與編劇的巧妙安排,也第一次認真看待吳爾芙的故事。雖然我喜歡文學,也讀中文系,但是並非專業,因此原本也只是大概瞭解,後來稍微爬梳了一下她的故事,閱讀她的作品,才開始有更多的喜愛。
[0回]
維吉尼亞‧吳爾芙,出生於倫敦的富裕家庭,在倫敦受教育,很欣賞當時的布魯姆斯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甚至因此與丈夫結識,故她在倫敦的大半生活都在布魯姆斯伯里(Bloomsbury)一帶。有機會到英國旅行後,整理了一下她住過的地方,希望以後也能一一到訪:
1‧出生地,居住至1904年:22 Hyde Park Gate (首圖)
2‧就讀學校:King’s College London
3‧實際就學區 (國王學院女士學區):13 Kensington Square
4‧1904年父親死後與家人搬出原住所:46 Gordon Square
5‧1907年至1911年和姐妹們居於此:29 Fitzroy Square
6‧R1915年和丈夫一起搬到Richmond,居住至1924年:Hogarth House (TW9, Paradise Road, 34, Hogarth House,Richmond位於倫敦近郊西南區,夫婦倆也在此創立出版社 )
7‧1924年至1939年搬回倫敦:52 Tavistock Square (Tacistock Square 有她的雕像)
8‧Mecklenburgh Square
9‧戰爭開打後,搬家到Sussex:Monk’s House (這裡成為她最後的住所)
Monk's House 官網:https://www.nationaltrust.org.uk/monks-house
PR
2017/08/22
♥ 2017 Scotland &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