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 米花說:「我希望你到『月光之東』來找我。因為我覺得,只要你有這麼做的念頭,我便能繼續忍受寂寞。」
《月光之東》是日本文學大師宮本輝的名著之一,敘說著一位傳奇女性的故事,那位女性就是塔屋米花。這本書以兩個不同的視角,同一主線,追尋著塔屋米花這個女人的一生足跡,這兩個特別的視角,一為杉井,另一位為加古太太。
故事的開始,是杉井收到了多年好友加古慎二郎的死訊,他在遙遠的喀拉嗤自殺,而死前還與自己的初戀情人在一起,於是他想起自己小時候與米花的純純愛戀,踏上尋人的旅途。
而另一方面,加古太太在整理丈夫遺物時,意外發現杉田寫給丈夫的信,也知道了丈夫死前幾天是與塔屋米花共度,因而找上杉田,也才發現那些信,都是塔屋米花寫的。到底,塔屋米花是怎麼樣的一個女人呢?為什麼要借別人的名字寫信給自己的丈夫?加古太太抱著些許忿怒與疑惑,也踏上了尋人之途。
於是,整本書,就在這兩個交互的視角中鋪陳開來,塔屋米花的一生,也藉著兩個人分別找到的線索,由點而線而面地串連起來;杉田與加古太太心中的結,也因此漸漸地解開。
究竟,塔屋米花是怎麼樣的一個女性呢?關於她的傳言,從她小時候就已經開始。有人說她的父母其實是兄妹(其實當然不是)、有人說她小時候被怪男人拐走了五天(其實只有一晚),小小的她,已經開始尋找「月光之東」,所以小時候,她也曾對杉田說,「到月光之東來找我」。
高中的米花為了夢想,委身畫商津田,兩個人的關係一直糾纏到老,雖然大家都認為米花為了錢而魅惑了津田,然而等到津田為了米花,擔下賣偽畫的罪名,以及米花後來按月寄錢給津田生活,都顯現了她與津田之間,可能不只是金錢與愛情的關係吧。
而在此之前,米花也曾經與合田馬場的長子孝典在一起,我想,與孝典在一起的米花,才是最真實的她吧,就像小時候與杉田一起的日子一般,難怪孝典曾經寫下:「希望有一天,我能帶著微笑與不再漂泊不定的米花相遇。」其實,他懂得米花,所以對她投身於津田,絲毫沒有怨恨。
此外,還有柏木、加古慎二郎,都曾經為米花所俘虜。米花懂得自己的美,也懂得以此為武器,讓男人沉溺其間,然而她的心卻一直沒有動搖,也沒有為誰停駐,執著地往月光之東前進。
月光之東在哪?其實就在米花的心裏。它是一塊無邪純淨之地,沒有傳言會傷害她,沒有男人對她有所企圖,只有她,純粹的她。在杉田與加古太太各自的視角中,我看見了立體的米花,浮沉一生,只希望有人會懂得她,懂得月光之東;只希望有人可以找到她,找到月光之東,因此她說:「只要你有這麼做的念頭,我便能繼續忍受寂寞。」
但是她的男人們不懂,五十年來的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沒有人可以給,也沒有人給得起這片靜謐的月光之東;她雖然疲累,卻只能像那朵快枯萎的向日葵,懍然昂首,繼續前進。
這本小說最特別之處,在於不同視角,皆用第一人稱進行整個故事,整體流暢溫潤,讓人在閱讀時偶爾會浮現日劇的畫面(對作家來說,這樣的讀後感不知是好還不好……:P),也就是十分具有畫面性,情感綿密,值得細細品味喔。關於情節,我不願說太多,免得壞了大家的讀興。
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月光之東》
作者: 宮本輝/著
譯者: 黃文君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04 年 02 月 25 日 (新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49414
p.s.圖是日文版的封面。
↑為了此次旅行買了兩本書。
取消了英國之行,心情低落得很,很想立刻找一個地方飛奔出國,不過機票錢還沒退,取消住宿與地鐵票都被扣錢,因此旅費所剩無幾。
深深的夜裏逛著旅行社的網站,心想哪裏可以讓我出去走一走,透透氣。
日本?嗯、想去京都,不過沒有單去京都的團。各大主題樂園?今年沒興趣去。北海道?八月薰衣草季幾乎過了,楓葉又未紅......
突然,眼睛一亮,看見,高棉的微笑。
吳哥窟,位於高棉暹粒,1860年,法國探險家穆奧,將吳哥窟介紹給全世界,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遺產中,為全人類所應共同維護。
然而早在中國元朝,即1296年,周達觀便將他出使至真臘國的所見所聞,寫成《真臘風土記》,而真臘,正是高棉。
讀了一些介紹,才漸漸喚起我想到吳哥窟一趟的心。
我很愛旅行,不過我不愛去東南亞,除了香港、新加坡與巴里島之外,我連泰國都沒去過,更何況是高棉,然而從小喜歡歷史的我,實在很難將那一抹微笑自心中抹去。
當穆奧在叢林中披荊斬棘,突然看見巴戎廟石像,對他微笑著,不知,是怎樣的心情呢?
我想,興奮之外,一定很平靜。
看著照片,我突然覺得我該去看看,於是決定好八月底去吳哥窟,就只去吳哥窟,直飛暹粒機場,花三天好好將吳哥窟看個仔細。
希望,我能帶回來更多「高棉的微笑」。
套句Alice常說的話,上帝關了這扇窗,一定會為你再開另一扇窗,這正是我對於今年暑假「旅遊運」的心情。:)
左:《吳哥之美》 作者: 蔣勳/著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期:2004 年 11 月 10 日
右:《吳哥窟:失落的石頭之林》 作者: Bruno Dagens/著 譯者: 馬向陽/譯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3 年 08 月 30 日
* Where we’re Children again.
一直很喜歡迪士尼樂園的票根上寫著:(Disneyland)Where we’re Children again. 我想任何人到了迪士尼,全都會變回小孩,到城堡拯救公主,與小飛象一起探險、跟遊行隊伍中的美人魚招手。
Where we’re Children again.無論男女老少,迪士尼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讓人保有赤子之心。
「尋找新樂園」說的,正是一個成熟的大人,如何用他的赤子之心,與小孩交流,透過想像的冒險旅程,創作出彼得潘這個小飛俠。
他是蘇格蘭作家James Barrie。
這部電影由強尼戴普飾演「彼得潘」的作者詹姆斯巴利,當他在寫作上遇到低潮時,遇見了孤身帶著四個小孩的寡婦席微亞。席微亞雖然生活不寬裕,又歷經喪夫之痛,依附娘家生活,但是她從沒有放棄生活,努力給小孩最好的心靈生活,詹姆斯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透過小孩的童真,創作出Peter Pan這個故事。
“I’m not Peter Pan, he is.” 的確,那個永遠長不大的彼得潘,雖以彼得為名,但其實就是詹姆斯自己的化身。他極力希望戴維斯家的小孩都可以享受童年生活,然而在席微亞的病情每況愈下之後,孩子們彷彿一夕之間長大,就像麥克在戲院中與詹姆斯的對話,讓詹姆斯說:你長大了,你在三十秒之內變成大人了;又或者是彼得在知道母親生病,加上父親逝去的哀痛,說著不要再被大人騙的這一些話,都顯現了失去了那一份童真,生命就會如小仙子漸漸死去般光芒黯淡。
當大人真的那麼可怕嗎?當大人真的就不會傷心嗎?小孩子希望快快長大,因為他們認為大人不會被痛苦所傷害,但大人在經歷傷悲之後,卻希望永保赤子之心,尋找心目中的夢幻島。
然而,夢幻島在何方?
詹姆斯的太太瑪莉永遠也不懂得夢幻島的意義,因為她是大人,但是席微亞懂,席微亞仍保有一點童心,而詹姆斯也實現諾言,帶她去了夢幻島。那一場在她家客廳演出的Peter Pan,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
夢幻島就在心中。只要相信,就可以找到夢幻島,在那裏沒有時空的限制,是一個無憂無慮仙境。到夢幻島的路途並不遙遠,心誠則靈。
這部片說什麼我是一定會看的,有強尼戴普與凱特溫斯蕾,管他演什麼題材我都是一定鎖定的,因為這倆位都是我很欣賞的演員,雖然我不常說,但他們兩位的片我幾乎都看過,也都相當佩服他們的演技(還有選劇本的功力),此片中強尼戴普演活了詹姆斯,而凱特的席微亞,內斂而深沉,表現都十分出色。此外電影中的小配角們也都個個搶眼,由其是飾演彼得的Freddie Highmore,靈活生動,將一個小小軀體中所承受的巨大痛苦,都借著倔強的個性表露無遺。當然,本片中的電腦動畫,以及想像造景,與故事融合為一,讓人不覺突兀,除了是主角想像的呈現,也是他心靈空間的呈現。
這應該是一個不悲傷的故事,然而在彼得潘開演之時,我卻哭了。詹姆斯安排了孤兒院的孩子們進戲院看戲,因為他懂,這是還有童心的人才懂的戲,如果沒有了孩子們的帶領,那麼衣冠楚楚的紳士淑女們,依然會用嚴肅的眼光,將「Peter Pan」批評得一文不值,但戲劇本就是遊戲之作,如何讓人有同感進而省思,才是最重要的意義。
我們都逃不過時間,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努力去相信夢幻島的存在,那麼最終,時間、也就只是時間罷了……
你相信小仙子嗎?
相信的人請拍手……
* 啪啪啪啪啪……。
後記:原本這一次去英國,還想去看看Peter Pan的銅像的,不過,等下次吧!:D 看來下次我真的得去多天一點,有太多地方想去了...
* 我們都知道愛情不是生命中的一切,但是每當愛情逝去,心碎萬千,我們都以為世界將要毀滅。
「托斯卡尼豔陽下」說的是一位受到離婚打擊的美國女作家法蘭絲,因為情傷,到托斯卡尼旅遊時,意外買下一座小莊園,開啟了她人生的另一扇窗。期間,她與整修房子的波蘭工人成為好友,也在羅馬有了一次邂逅。她以為那將是她命中註定的男人,可惜太多的擦身而過,使她明白這終究只是一場意外,而非永恆。她幫助小情侶成就一生愛戀,她也因此成長,她所許的願望終於成真,雖然並非她的婚禮、她的家庭,然而這些親情、友情,卻充實了她的生命,使她的生命更加完整,而她也終於了悟一切,可遇不可求,也終於在托斯卡尼,遇見了那個命中註定的他。
電影改編自女作家法蘭西絲‧梅耶絲(Frances Mayes)的同名小說,但據說與原著相差甚多。整個故事環繞著女主角經過離婚之後的心靈轉折與成長,並非一個特別的故事,結局也不太令人意外(我倒是在想那個男的,是不是最前面跟她挑釁的那一個,忘了,得再看一次;如果是,那就真的是「命中註定」囉!),然而在黛安蓮恩的詮釋,與義大利的異國風情襯托下,整個故事淡淡的卻盈繞心頭良久。
托斯卡尼,看完這部片,我只能喃喃唸著:啊,托斯卡尼阿。電影中的佩蒂曾說過,當人生遇到叉路,要選擇往左或往右,不能裹足不前,這或許正是「轉捩點」的意義所在。人的一生往往並不能一帆風順,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有的時候只須咬牙一撐,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的時候卻是遇見一堵高牆,望不到也過不去,茫茫然以為世界已至盡頭,但其實只要奮力往上爬,爬過了牆,又是一片美妙的風景。
我想,法蘭絲正是努力爬過了牆,看到了光明的未來。雖然她曾經遭遇困境,然而選擇重新開始的她,終於能夠掙脫了一個無形的牢籠,沐浴在托斯卡尼的陽光下。維也納與威尼斯之間鋪好了鐵軌,就只等著列車能夠開過來;只要放鬆心情準備,耐心等待,在托斯卡尼豔陽下,青鳥飛過;在無數次的傷心之後後,幸福終將來到。
就在,托斯卡尼。
我是魚,這是我的發光小魚缸。我和三隻貓同住,March是混血美女,小六是黑黝帥哥,公主是玳瑁美人。我的世界很簡單,喜歡音樂電影喜歡書,喜歡旅行和被貓咬,喜歡花很多時間做無意義的小玩意,喜歡Miniature喜歡畫。希望有一天能夠游遍世界,最後住進自己建築的微物世界,一切就最完美了。^^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