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這學期學到了好多功課,剛好趁著期末寫一寫。說真的,我覺得教國文、莊子,其實最能觸及到心靈層次,有的同學因此有了新的感發,這是我覺得最開心的一點。
這兩年上課,都會碰到學生找我聊問題,今年尤其遇到一個嚴重的例子,但套句朋友說的,這應該是給我的功課。這位學生因為看了一本書(應該是國文課作業),因此觸發她省思自我,加上她修了莊子課,因此在重新檢視自己的過程中,打結了。
[2回]
我覺得她的問題和我所看到的一些人是一樣的:
1‧不知道自己的好在哪裡,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莊子曾經說過,「我」、此生如此,就是最完美的狀態,因此無須向外求、向外比較,只須要內求即可。可是很多人因為不明白這一點,而需要由外在的人事物來肯定自己。離開了這些,就不知道自己的「用」是什麼。其實,「存在」就是一種最大的「用」,而讓此存在散放光芒,活出自己的色彩,就是此生最重要的「用」。每個人都有能力做到,只要好好地開始往內觀看自己,就可以。不如就從每天感謝自己開始吧,就算是小事也可以。感謝自己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感謝自己省下五塊錢,就是這樣的小事也可以。
2‧不知道怎樣愛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好在哪,就會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全然無價值的,而自然也不懂得如何愛自己。其實愛自己不難,給自己一些時間與自己相處;給自己的心一些愉悅的感受(看書看電影聽音樂玩花弄草皆可);給自己一些空間營造美。生命中要有一些無關輸贏利益的something,而做這件事時也就是愛自己。最重要的是愛惜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會影響心靈,心靈從而又會影響身體,環環相扣。
3‧不要偷偷帶走別人的包袱,這樣不會讓你變得重要,而會讓你變得沉重。有些人以為「我這樣做,他(大家)會開心」、「這是他(大家)希望我做到的」,可是真的是這樣嗎?一個人寫完全組報告不代表大家都會因此開心,相反的,別人學習的機會沒了,他因此忘記他有這項功課。人生也是如此,如果不是你應該背負的責任,有時就要適時放手,因為那是別人的功課。這並不是教人擺爛,而是有些事如果不是你的功課你搶著做,並不會有好處。「事出必有因」,如果我們沒有學到人生中該學的事,那麼類似的事情就會重複發生;如果你把別人的功課做了,下次他還是會遇到一樣的事。
這位同學讓我看到這三點,但也教會我:不要背負別人的情緒與功課。雖然我並沒有試著想幫他解決,但我確實一度為他感到心疼。而後我想起莊子說的心靜如水,如果我不能讓心持平,又怎能觀照自我,給他人做出引導呢?
原來上課時我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觀點,也都在提醒我自己這些事。
教學相長果然不是說假的。:)
與大家分享。PR
2014/01/27
♥小魚碎碎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