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 Newer : 冬日暖暖正好眠~
- Older : 把心遺落在1881‧1
現在提到《歌劇魅影》這幾個字,大家直覺的反應都是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音樂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然而本部作品並非韋伯原創,其乃取材自法國二十世紀初的通俗小說奇才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所著之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歌劇魅影》這個故事說的是一位有音樂天才但臉卻醜陋無比的魅影,藏身於巴黎歌劇院地底下的迷宮之中,暗中幫助一位他愛慕的歌劇女伶成名,但此歌劇女伶卻是愛著兒時的玩伴──年輕的子爵勞爾。魅影為了隱藏身份以及幫助克莉絲汀,不得不傷害了數人。但經歷許許多多的波折,最後魅影選擇了成全克莉絲汀,並讓自己消失在世上。
在瞭解音樂劇版的劇情而回頭看原著,就會發現音樂劇因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得不刪掉魅影在藏身於巴黎歌劇院之前的精彩與巧妙,如波斯的極刑室等等,但是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中,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韋伯與夏諾‧朋斯(Harold Prince,導演)、查爾斯‧克爾(Charles Hart,填詞)、李察‧史迪歌(Richard Stilgoe,編劇及部份填詞)替這個愛恨傳奇做了最完美的處理。
而其中,尤以韋伯為最。韋伯於 1948年在英國倫敦近郊的南肯新頓誕生,自小即是音樂奇才,他的第一件鋼琴小品便是在與弟弟玩耍時創作出來的。韋伯是有史以來賺進最多錢財的作曲家,從第一齣十九歲的作品一直到1996年的「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微風輕哨」(Whistle Down the Wind)、最新的「白衣女郎」(the Woman in White),齣齣都是愛樂者的目光焦點,而他所製作的「歌劇魅影」、「貓」更與「西貢小姐」、「悲慘世界」同列為世上四大音樂劇。
但除了韋伯外,本劇為何獨有魅力,橫掃世界?
在劇情上的處理不得不讓人注意。首先,便是刪掉枝節末葉,拉出主軸,各人的身世均在對話中加以交待,並將故事的空間限定在巴黎歌劇院與地下迷宮,使得劇情簡單化(相較於原著)。當然,「愛情」是永恆不朽的題材,也是成功因素之一。
其次便是人物塑造成功,因為嬌柔的克莉絲汀、堅毅不屈的夏尼子爵與自卑卻又愛意滿懷的魅影三人,糾纏成一齣精彩的故事,克莉絲汀徘徊在兩人之間,終究因為魅影的愈發扭曲的心靈,她的心更向韓晤。
再者,詞曲更是本劇成功的原因之一。「The Phantom of the Opera」、「The Music of the Night」、「Think of Me」等時而高亢,時而柔情的樂調讓劇情更是高潮迭起,渲染氣氛,富有張力;其詞更是纏綿人心,如克莉絲汀表演完回到休息室後,魅影由鏡中出現,將她帶至地下迷宮所唱,膾炙人口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Those who have seen your face, draw back in fear…I am the mask you wear…It's me, they hear….」此外還有「The Music of the Night」:「Night-time sharpens, heightens each sensation…Darkness stirs and wakes imagination…」都是不錯的作品,與音樂結合,足以撼動人心。
當然,本劇主角更是功不可沒。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所扮演的克莉絲汀與麥克‧克勞佛(Michael Crawford)的魅影,一舉一動,都緊緊吸引著觀眾的目光,每一個曲調,都緊扣觀眾心弦,雖然其後卡司更換,現更有許多版本,然而首演的卡司依舊是最好的,其它的卡司也都是一時之選,畢竟本劇的曲調並非一般歌者可完美演出的。例如:「The Music of the Night」,魅影所唱,節奏雖慢,但是音差大,高低音不可太尖銳,必須掌握到情緒與夜晚的那份寧靜感,莎拉‧布萊曼亦曾嚐試女聲版,用另一種方式詮釋,頗有新意;「Prima Donna」有輪唱及和唱,對聽眾的聽力乃一大考驗,同時也表現了劇中人各懷鬼胎,各有說詞的景像。
「All I Ask of You」的甜蜜情意是情歌的最佳典範:「Let me be your freedom, let daylight dry your tears…Say you love me every waking moment, turn my head with talk of summertime…Say you need me with you, now and always…promise me that all you say is true - that's all I ask of you…」頗有「天涯海角亦相隨」的感覺。這首歌是克莉絲汀與勞爾在歌劇院發生命案,逃到屋頂,私訂終身時所唱,但諷刺的是,魅影也追隨到屋頂,一方甜密膩人,另一方卻是強烈失望地唱:「I gave you my music…made your song take wing…and now, how you've repaid me: denied me and betrayed me…」每回聽到此處魅影悽哀地喚著克莉絲汀……聞之動容,雖然魅影是一個反面角色,但不可否認地,他的愛深恨亦深,麥克‧克勞佛真的詮釋得很棒!尤其此間兩方聲音互相交錯,他們的愛意看在魅影眼中,已化成深深仇恨,在節奏及詞意上均有大轉變,曲末的狂笑正暗示著故事即將進入另一高潮。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是克莉絲汀的另一首代表作,感情濃厚;「The Point of No Return」、「Down Once More / Track Down This Murderer」則表現魅影的冷酷、不在乎所有,前半使用小提琴的短奏製造緊張,然後緩和,克莉絲汀唱出魅影醜惡的並非他的臉,而是他扭曲的靈魂,再來拍子短,嘲諷,一轉情緒強烈,用大喇叭襯托,在魅影的強勢之下,還有克莉絲汀冷靜面對犧牲、勞爾的懊悔。魅影提出兩個選擇:克莉絲汀永遠留在魅影身邊,或目睹勞爾被吊死。克莉絲汀平靜以對,勞爾勇敢面對死亡,兩個人至此時都還想救對方,完全沒有「大難來時各紛飛」的人性掙扎……而就在同時,其它人在紀瑞太太的帶領下,已逐漸接近他們(用小鼓節奏性地表現),魅影忽然改變心意,叫他們趕快離開……
霎時,音樂盒的聲音甜美響起,代表危機解除,最後魅影不見影蹤,只留下白色的面具……本段音樂很有畫面性與震撼性,光聽音樂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諸多情緒與緊張。
其它諸如華麗的佈景、戲服等等,亦為本劇噱頭之一,除了由數百根假蠟燭與乾冰及燈光所營造出來,迷離、晦暗卻又不可思議的地底湖,巴黎歌劇院的那具美麗的吊燈,更為吸引人。故事由吊燈墜落、荒廢已久劇院的拍賣會開始,而當主旋律響起,吊燈亦被升起至觀眾席上方,就像,這個劇場便是那繁華年代的巴黎歌劇院,而在台下觀看本劇的觀眾,都化身成當時的名流紳士貴婦人;當魅影出現在觀眾席上方,飄忽不定地對著舞台上的人嘲笑時,想必許多觀眾內心一定升起幾乎與劇中人相同的恐懼。把觀眾拉入劇中,當然也就彷若置身其中,台上的一舉一動,讓台下的觀眾都摒息以待。
但,本劇之精彩並不僅於此,除主角三人之外的角色也是用心塑造過的,如;驕傲自大不認輸的歌劇女伶卡洛妲,即使在受到魅影的警告依然嗤之以鼻,繼續演出「啞巴」一劇的女主角,卻在開始沒多久後受到魅影的魔法而聲如破鑼,被迫離場;克莉絲汀的好友,有著甜美聲音的梅姬,雖非要角,卻是很寫實的角色,熱心於友誼、擔憂、猜疑;有點懦弱、沒什麼魄力的舞台經理安德理與菲爾曼;還有熟知魅影、也有點神秘的紀瑞太太。
本劇的成功,並非偶然,好劇本、好詞曲、好演員都是要素,可是「愛情」這個題材恐怕要為它加上好幾分,因為這是個談不倦的永恆,任何時空,它對人們都有強大的吸引力,即便如今是消費文化為主流的世紀末,它依然吃香,相信「歌劇魅影」的魅力將會延燒到下個世紀。
※原作於20世紀末※
2006/02/06 ♥音樂劇 Musical Trackback() Comment(2)
COMMENT
Alice,<br />
算一算,POTO的感想連電影版我已經寫了兩三篇了吧!:P<br />
這一次的也會慢慢寫一寫的,畢竟跟電影感覺不一樣。<br />
<br />
現在開始期待五月的西城故事,<br />
這個故事的音樂我也不熟,只聽過其中比較有名的Tonight、<br />
Maria等,不過這部跟歌劇魅影會很不一樣,所以我也要認<br />
真預習~<br />
你的CD我會幫你準備滴!
COMMENT FORM
TRACKBACK
我是魚,這是我的發光小魚缸。我和三隻貓同住,March是混血美女,小六是黑黝帥哥,公主是玳瑁美人。我的世界很簡單,喜歡音樂電影喜歡書,喜歡旅行和被貓咬,喜歡花很多時間做無意義的小玩意,喜歡Miniature喜歡畫。希望有一天能夠游遍世界,最後住進自己建築的微物世界,一切就最完美了。^^y
無題
真厲害<br />
果然是「魅影通」or「魅影達人」<br />
艾小絲給妳用力鼓鼓掌!!!<br />
<br />
繼續尋覓著便宜的票......><
vanillalice 2006/02/06 21:30 EDIT RES